谁又取了我的名?/a>
写论文真的很煎熬,这种事还是要靠自己,我觉得你都读到研究生了应该有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制力吧,我觉得你还是要把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一下,一直这么熬也不是个事呀,你还可以去找朋友去倾诉一下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去自己找个感兴趣的事去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我感觉还是要放松一下玩,一直这么紧绷也没效果,干点别的说不定就能有点论文的思路,自己调整吧,哥们,希望你一切顺利。 
导师修改应尊重,如果毕业生的论文论点不鲜明,论据没有代表性,前后存在逻辑错误,导师修改属正常的,作为学生要认真阅读修改部分,如有疑问或不妥之处,你可以找导师讨论,争取写出一篇优质的论文。 下面三个方面供你写出优质论文参考: 确定论文主题许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各专业的学科性质也有许多不同。为了最接近自己的学科性质,他们必须保证自己的课题与自己的学科专业相接近,并且不得与自己的专业有太大的偏差。即使在选择主题时也只是依靠自己的专业特点,从真正的意义上增加专业研究的理论知识。主题文献阅读毕业生在确定了论文的主题后,必须通读适合自己主题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地浏览大量的文学作品,而是通过一些与自己主题具体相符的基本观点来阅读。以确保你的论点符合主题。同时,通过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拆分来进行主题阅读,并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于总结。你也可以阅读每天的报纸,看看你所摘录的文献是否与文章的主题一致。列出论文框架当毕业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献和论文的主题之后,他们开始写论文,但论文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列出论文的框架。论文有灵魂,写起来容易。这些是毕业生如何撰写论文的技巧。他们希望帮助那些困惑的学生。如果您对相关方法有疑问,也可以与小编沟通,通过沟通解决最终问题。这样你的毕业论文就可以顺利进行。
1 从昨天晚上八点写到现在早上12点,都改了不知第几次了,导师还是不让过,这儿这儿,再把这个方面改一下,这其实是算还好的,这是大多数硕士毕业必经之路。最让人我要崩溃[哭]的是,学校要应对抽检论文阶段临近交稿,这时导师说,不行,你这写的结果不够有点少,还不够硕士毕业内容,这样不行你这可能要重新换个方向。啊,脑呆嗡的一声,这时间哪够??这时导师面前还不能发作,从办公室出来,一个人走人路上真想仰天长啸,我不想写论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但什么也没做,这真是崩的一种体验。。。。2 还有一种就是导师因不明原因,就是不管你了,彻底放弃你了。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让他自己写去吧,随后给你改,一天两天给你,他满口答应,但就是没给你改过。或者是过几天说,写的不行,回去改,但又不说具体怎么改,哪里改。这其实可能心里还舒服,这硕士这么好念。但临近交稿时间,大骂,怎么样还写得这样,还想不想毕业了,算了,你今年先别答辩了。啊,脑呆嗡的一声,这要是遇到心里素质不好的,会跳。。。因为这不是崩溃,这是绝望了。3 边读边做笔记,边整理边修改。无数次修改仅仅是常态,因为每打开一遍都会修改的地方,只到交稿毕业。当再次你面对论文的修改,你其实都会莫名的笑,因为还会发现不少的错误。
我们从近代以来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模式,即专业化教育。大学本科是专业领域的通识教育,毕竟每个专业涵盖了众多的门类和研究方向,既然是通识,可以通过考试检验,但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生,分析、综合和文字表达能力,单出一张卷子是考核不出来的。毕业论文需要专业化的书写,不可能把所有课程囊括在里面,而是选择一个领域,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分析和综合能力。当然了,本科论文,包括硕士论文在内,都不能要求太高的原创性,能把一个问题说清楚,并进行必要的阐释,得出一个以理服人的结论就可以。不少学校都有这样的规则,但不太合理。人文社科的学术杂志,预设的作者一般不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生,因为他们尚处在学术的初学阶段,在学术的研究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还是比较欠缺的。本科和硕士阶段主要是积累和训练,包括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梳理出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学术笔记。日本比咱们做得认真,许多学者最早发表的是研究笔记,而研究笔记跟正式论文是有差别的,可能不太成熟,但在研究和阅读中随时整理出来,如果恰好赶上了本领域的学术热点也可发表出来。本科和研究生的研究思考或阅读笔记很有必要,但不一定要急于发表。
差生或是肚里没货的才会痛苦。要是能力好的,根本不会把论文拖到最后才写
宿舍里放点轻音乐,先让自己思绪静一下,别乱想,躺下听着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