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8

LILILIYAO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青海省教育学会论文比赛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ckilygo

已采纳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根据考生所在生源地的招生批次来看,西安石油大学通常被认为是一本大学或本科大学,不是二本大学。如果考生生源地为在山西、内蒙古、陕西、青海、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重庆、四川、河南、广西、贵州、新疆、安徽、云南等,由于该校在这些省份按照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所以我们通常说西安石油大学在上述省份是一本大学。 如果考生生源地为上海、天津、河北、辽宁、江西、广东、山东、福建等,由于该校在这些省市已经取消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录取批次划分,合并为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也说西安石油大学在上述省份是本科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学校简介学校肇始于1951年创立的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中央燃料工业部。1958年,升本并更名为西安石油学院。1969年,学院停办改厂。1980年,西安石油学院恢复办学,隶属于石油工业部。2000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入选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截至2021年5月,学校雁塔、明德、鄠邑三个校区占地2078亩,下设16个二级院系、5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本科生6万余人、全日制博硕研究生27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各类来华留学生1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5890余人。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特色专业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Engineering)。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陕西省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石油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陕西省名牌专业:石油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7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1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6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有32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省级改造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有21个陕西省教学团队、2个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4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3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包含2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2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试点学院,获批5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获省级及以上奖励4350余项。师资力量截止2022年,学校有教职工1840余人,专任教师129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670余人。有二级、三级教授38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40余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人才等人才近40人;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受聘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陕西省级人才以及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和陕西省人文英才等人才90余人。科研成果2011年学校科研总经费突破2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63、973、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申请授权专利108项,公开发表论文900余篇。2010至2013年,学校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220项;科研总经费8亿元。

青海省教育学会论文比赛

207 评论(15)

Z1391230826

一般般吧,不算好也不算差,可以给70分。
196 评论(9)

yue2018

人生理想:竭毕生精力,办一所“有幸福、有文化、有民主、有自由、有学习”的美好学校。办学思想:把孩子一生的幸福送给孩子。办学理念:文化立校、幸福兴校、民主活校、学习强校。学生培养目标:具有健康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学业素养,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具有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教师发展目标:造就品质高贵、品格完美、品味高雅的教师队伍。二十年杏坛溢彩,二十载心泉流馨。二十年里他足迹的每一处,都烙上春华秋实的印记,二十年校园里每一处变化,都闪耀着他那耕耘播雨的拓荒者的形象。 有人说,他就是一团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哪里,枯枝败叶化为灰烬;有人说,他就是一潭清澈的泉水,流淌到哪里,哪里便焕发出一片盎然的春色。二十年来,从西钢学校到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这一方土地所发生的一切,实实在在的在这一片父老乡亲的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撼,人们为他欣慰,被他折服,对他充满敬意。敬意的背后,照应的是这位血性汉子逝去的青春与华彩。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起。一个校长,首先是学校思想的领导,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是于大伟一贯的追求。“把孩子一生的幸福送给孩子”的办学思想,是于校长经过多年对教育殚精竭虑地思考之后得来的。他认为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必须具备两点:一是要有立命之本,即有健康的体魄,有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要有立身之本,即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路一对境界宽,春分吹绿柳千条。于校长亲自牵头,校务会多次开会,研究、商讨、策划。在于校长多次的强化下,大家统一了认识,认为学生体质健康及快乐心理主要源自于运动。因此二十一中的学生活动要体现三个主要原则:一是大众化。除对有特长的学生开展田径、球类等专项训练外,活动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之成为群众性、普及性的活动。二是要娱乐化。要让学生自觉地乐于参与,因此活动必须适合于学生,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三是要凸现主体性。学生要是活动的主动者,活动的过程除了增强体魄,同时还是学生学会组织、参与、策划、驾驭、服从、协作、技能、技巧获得的过程。并且为集体争光,荣誉感的培养树立、维护都将在活动的过程中有所体现。围绕着“三个原则”,学校首先加强了对大课间的组织管理,把原来20分钟的课间改为40分钟,把原先只做眼保健操及全国广播体操改为三套操,即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及自编校操。针对校园小,老式教学楼大门狭窄的特点,在入场及退场仪式上做了改进,学生进退场按规定的进行路线分先后进行,既排除了学生同时拥进拥出楼门的安全隐患,也保证了队伍的整齐美观。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中,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加强了组织纪律性。每班的前导牌明确地指示出班级的所有状况,既便于学校组织管理、评价,也树立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三年来,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于校长带领各部门多次召开体育工作会议,修订活动要求、标准、奖惩办法,以保障40分钟大课间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肢体的协调能力,同时改变学生的心理疲劳,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在于校长亲自主抓,体育老师的通力配合下,40分钟大课间的校操由当年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韵律操逐步发展到搏击操,再到如今富有高原特色的藏族“锅庄”,改变了学生做操时懒惰、拖沓、敷衍、应付的状态,课间操质量大大提高,学生体质明显改善,头晕目眩、易骨折人数不断减少,受到省厅、市局的多次好评,成为我市各兄弟学校参观效仿的楷模。 其次,在大课间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为了使“三个原则”落实得更为彻底、有效。学校再次召开体育工作会议,制定了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快乐一小时”《课外活动管理制度》,明确了活动原则:坚持活动育人,全员育人、快乐育人的原则。活动目的: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提高师生多方面的能力、水平。活动要求:每天17:00-18:00为固定活动时间,所有教职员工均须参与所任班级活动的策划、组织及活动。活动标准:活动的形式、内容要求尽可能的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真正做到锻炼一小时、愉悦一小时。“快乐一小时”活动以中国传统的儿童游戏为基础,以现代的竞争意识做催化剂,促使学生在不断地“PK”中创新、提升,玩得花样翻新、自如大方、笑靥如花。如今的二十一中学生,在每天近两小时的活动中,由原来的不愿参与、被动参与,不愿玩、不会玩发展到现在的能积极地、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己的策划、组织,向全校学生展示本班的活动过程并挑战其它班级、年级者比比皆是,他们敞开青春的情怀努力做到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融入其中,融入集体,充分感受着学校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2007年,二十一中受省厅、市局的邀请两次代表全省、全市数万中小学生参加了青海省及西宁市的“学生阳光体育启动仪式”,向全省、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我运动,我健康;我健康,我快乐;我快乐,我成长”的呼吁,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他们展示的欢快的“锅庄”,激烈的“攻城”,有趣的“斗鸡”、“打龙尾”、“网鱼”、“骑马打仗”、“跳山羊”,变幻莫测的“皮筋舞”博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的欢呼与掌声,受到与会省、市领导与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市运会、校运会上二十一中学生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二十一中代表队以坚定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一迈入会场就引起了全场的注目。每年校运会上的大型团体操表演总能引来周边数千群众的观看,所造成的轰动使周边派出所都要投入警力维持秩序。 人们常说心肝、心肝,把心与肝连在一起说可见其于人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学生体育活动牵动着于校长的心,教师体育活动则扯着于校长的肝。他要求每个教师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为适合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教师的需要,于校长在办学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数万元办起了健身房、乒乓球活动室,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在大课间时与学生一起做操跳舞,为改变一部分教师羞涩的心理,在3000多师生众目睽睽下他扭着笨拙的身躯带头起舞,为推动教师们快速进入角色,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锅庄”竞赛,同时制定了制度,每天专人考勤,对不能积极参与的教师给以适度的经济处罚,确保了教师每天“快乐一小时”。 为使二十一中师生体育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学生体质得到根本的强健,真正使学生能快乐地成长,于校长顶烈日、冒严寒,奔波游说,筹集了200多万元资金,把一片茅草丛生,泥泞不堪,不成方圆,冬天冻冰、夏日扬尘的土操场,改建成为绿草如茵,跑道标准化的塑胶操场,同时建起了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操场竣工后的新学期开学,3000学生在操场上打滚、嬉闹,以此来表示他们兴奋与喜悦的心情,那种场面令教师们不禁湿润了眼眶,也让于校长无比的欣慰。 走进如今的二十一中,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蓝天白云下,红白相间的跑道,绿草盈盈的操场,含笑垂腰的柳树,姹紫嫣红的花朵,葱茏的树木,端庄的教学楼,彩条的休闲椅,风格各异的文化石,真个是美不胜收。大课间时,刚劲有力的进行曲与藏民族特色的“锅庄”曲交织,身着藏蓝制服,精神昂扬、青春气息逼人的学生与端庄大方、气质典雅的教师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其发自内心的笑容,洋溢在青春的面颊上。“快乐一小时”的时段里,你听吧:加油声、呐喊声、喝彩声、吹哨声、掌声、笑声此起彼伏;你看吧:彩旗飘飘,人海如潮,龙腾虎跃、投篮的、冲刺的、跳舞的、射门的尽收眼底;老师摇绳学生跳,学生唱歌教师舞,师生场上共PK的热烈场面,让路人驻足不前。如今,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快乐一小时”活动,已成为二十一中办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成为二十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区别于他人的大众化、娱乐化,以学生为主体化的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的同时,二十一中的教育教学也喜获丰收。2007年高考、中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彻底打消了家长及老师们因活动时间的增多而怕影响成绩的顾虑。通过活动,也锻炼学生学会组织、交往、合作、协调、服从的能力,同时增长了才艺,学生自行策划、组织、展示的各类活动层出不穷,集体荣誉感空前高涨,个人表现欲望极强,精神面貌,文明程度发生了极大变化,95%以上的学生体质健康合格,学生体育健康课合格率在95%以上,初三体育课程评定及格率均达到95%以上,2007年高达98%。学校现有体育教师七名,其中本科三名,大专二名,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四名,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事业心强、专业齐全的体育教师队伍。学校积极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到目前为止,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率达到100%。教师们在各级各类教学及论文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在参加市教科所“体育与健康教育研讨”活动中,体育教师谢东春获中学组优质课三等奖、马志宏获小学组优质课二等奖;体育课论文比赛中杜玉翠、马志宏老师获三等奖。在西宁市教育局历年组织的、有几十所学校参与的各项教工体育竞赛中,二十一中一直名列前三名。“灿烂人生多风雨,辉煌业绩尽艰辛”的诗句,正是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校长于大伟在教坛拼搏奋斗20多年的真实写照。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29岁就升职为处级干部的他,多次放弃了升职与加薪的机会,成为一名“麦田的守望者”。1987年就毕业,早就能评中教高级职称的他,把指标让给了老师们,如今只是中教一级的职称,省级、市级、校级荣誉的光环他多次一一谢绝。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教学效果深受教师们的好评和学生的爱戴,他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率先垂范、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让他在校领导班子中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以强烈的人格魅力把全校师生凝聚成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集体,看上去身体壮硕的他,其实腰肌劳损很严重,但他却快快乐乐地、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着。他认为,工作着就是快乐的、幸福的。他常说:“人活着,就要有一点精神。”从他奋斗的历程中,不难看出“这点精神”的魅力所在。凭着“那点精神”,他在教育的田野里不知疲倦地耕耘着,用青春的犁铧,奉献的情怀,播种着丰收的希望。“那点精神”不能不叫人想起鲁迅的那句名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20多年来,平平淡淡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这种鲜明的个性使他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求新,形成了观念全新的治校理念,走出了一条“管理有个性,办学有特色”的科学治校之路。靠着惊人的毅力和奋发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他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二十一中现有个52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多人,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校风校纪全市一流,让世人刮目相看,二十一中已成为全市许多中小学生及家长向往的学校,其人生价值随着二十一中的崛起得到突破,个人才华再一次得到充分展示。不渝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使他得心应手、花开四季、硕果满园。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心中有一个梦,一个“办一所名校,兴一方教育、育一方栋梁”的绚丽的追求者之梦。二十年来,他坚定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兴校、兴教的奇迹,使得二十一中呈现出“一夜好风吹,新花千万枝”的神奇景象,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点亮了一个执着的教育者五彩缤纷的梦的天空。今天,“全国百名中学体育工作优秀校长”的荣誉给了他,人们说,他是当之无愧的。人们为他欣慰,被他折服,对他充满敬意,许多从教者正在以他为典范,做一个虔诚的寻梦人,用自己的热血点亮自己梦的天空,这,也是他所希望的。
158 评论(11)

shao116344

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为沁芳亭题名的一段情节。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现在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有整本书阅读板块,其中包括了《红楼梦》。”刘畅指出,这一题将整本书阅读与考试联系起来,令人眼前一亮。“可能有的考生看到有关《红楼梦》的材料就觉得很难,其实题目已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提示学生可以从模仿、借鉴、创新的关系入手。”刘畅表示,“这题其实和有没有看过原作没有太大关系。当然,阅读过原作的学生会对材料理解得更透彻,也更有利于他们写作,但即使没看过原作,学生依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如处理问题的时候,究竟是直接套用知识、经验更有效,还是针对具体的情境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更有效。可能很多同学在平时的训练里就写过类似话题。”刘畅还提示,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题干提到这三种方式会产生不同效果,实际上蕴含着比较关系,而它们也并不一定有绝对的高下之别,所以立论有一定的开放性。全国乙卷的题材为《北京:双奥之城》,要求考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下感受与思考。刘畅认为,与甲卷相比,乙卷给的材料更清晰,“对学生来讲可能更好下笔,材料里的图表和题干的表述都比较明确。”但这一题落笔虽易,要写好却比较难。“如果要写好,切入点就要小一些,不要空发议论。”刘畅指出,“跨越,再跨越”的题目和材料给出的事例都比较宏观,考生可能会受此影响,长篇大论地写套话,但实际上最好能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出发,结合身边的事和个人的感受来谈“跨越,再跨越”的问题。
26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