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wukong
数据可以找找,非得要弄问卷调查吗 
在SPSS的数据降维中操作。因子分析不只是简单的操作运行问题,如果筛选变量以及确定因子数是关键。(南心网为您解决SPSS问题)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如果你是做问卷调查类(发放问卷,收集数据<通常学营销的人会这样做>)的,那么就根据你的题项设置变量,并录入数据(通常是用SPSS分析,也有用其他工具比如说Eviews的)。然后做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此处KMO值是比较重要的),再做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是主成份提取(即因子分析),从多个变量中提取几大因子,结果主要看旋转成分矩阵,然后用几个因子跟因变量做回归,得出影响关系的回归方程。举个例子说,你的问卷中有30个题项(前提是你已经做过小规模问卷测试以验证题项设置的合理性),则对应30个变量X1,X2,,X29,X30,录入这30个变量的数据,如果你收集了500份问卷,其中420份是有效问卷的话,则你有420条针对30个变量的有效数据。然后做信度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假设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份(因子),分别为F1,F2,F3,F4,这个时候对因子命名并将其生成新的变量,然后再将F1,F2,F3,F4和Y做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通过R方和系数检验表来判断方程和系数的有效性。这个时候你就能得到影响消费者态度的是哪些因素了。PS:你这里的因变量消费者态度需要量化,在设计问卷的时候要考虑如何量化才有利于后续的分析。
信度和效度分析无法通过,只能改数据了,没有其他办法的统计专业,为您服务
将分析题项拖入选框中,点击进行“开始因子分析”(用户可主动设置因子个数)。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用于探索分析项应该分成几个因子,比如20个量表题项应该分成几个方面较为合适。因子分析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第二步是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判断;第三步是因子命名。因子分析应用举例:1、案例当前有一份数据,共有12个量表题,希望将此12个量表题使用因子分析浓缩成几个维度,用于探索企业员工满意度的维度情况。研究人员在研究前预期分析项可分为4个维度(也可不事先假定),当然有可能个别项与因子对应关系并不合适,因此有可能对其进行删除处理。2、操作步骤将分析题项拖入选框中,点击进行“开始因子分析”(用户可主动设置因子个数)得到的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步:首先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SPSSAU对结果进行智能分析第二步:判断提取的因子个数第三步:是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判断因子与题项对应关系判断:假设预期为4个因子(变量),分析题项为12个;因子与题项交叉共得到48个数字,此数字称作”因子载荷系数”(因子载荷系数值表示分析项与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针对每个因子(变量),对应12个”因子载荷系数”,针对每个分析项,则有4个”因子载荷系数值”(比如765,-066,093,075),选出3个数字绝对值大于4的那个值(765),如果其对应因子1,则说明此题项应该划分在因子1下面。第四步:对因子进行命名本次研究员工满意量表共提取出4个因子,此4个因子对应的题项分别为4个、3个和2个,对4个因子分别进行命名,分别为福利待遇因子、管理及制度因子、员工自主性因子和工作性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