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利润的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5

tuba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利润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ff211

已采纳
一般写关系一类的文章都要先分别阐述他们各自的特点。当然只要简略说明就好,不能喧宾夺主。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抵偿了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消耗即为盈利,具体表现为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E6%94%B6%E5%85%A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E8%B4%B9%E7%94%A8利润profit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 %E5%88%A9%E6%B6%A然后应就三者的关系下一个结论。“收入-费用=利润”最后就是对自己的结论作出解释说明。我国会计学界对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普遍界定为“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它是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相抵后的差额,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利润是各项所得与所费的差额,这里的收入是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 收入;这里的费用是广义的耗费,它包括各项费用和损失。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应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直接配比。是将那些与具体某项收入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费用,与其相对应的收入直接匹配,以确定利润的配比方式。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计入该完工产品的成本,将销售成本直接转入所实现的销售收入的费用等。 间接配比。是将几个对象共同耗用的费用,按一定比例或系数分配到各个具体对象中去,使之与相 应的财务成果相联系,如制造费用就是用间接配比方式进分配的。 期间配比。对不与任何具体的产品或劳务有因果关系的费用,因为它只是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因此这些费用被视为与该期间所实现的全部收入有关系。需要与该期间的收入进行配比,这些费用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有些销售费用可能与特定的销售收入有因果关系,但多数情况下,销售费用很难与特定的销售收入相联系,而且当期发生的销售费用一般都与当期的销售收入相关,很少有跨期处理的情况,为了核算方便,也视同期间费用。 根据以上三种配比方式,将企业一定期间的所得 与所费相配比即为利润,即收入(广义)一费用(广义) =利润。――引自《财会月刊》第2期自己根据这些稍微做一些扩展,应该可以凑一万字出来。

关于利润的论文

220 评论(13)

th0624

利润按会计制度和税法分为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会计利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润,来源于利润表;应税利润是按税法的要求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调整后的利润。本文所谈的利润就是会计利润。利润指标是企业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企业同行业中的地位及其未来和前景。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计报表中的利润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真正的经营成果。为了能够通过利润指标客观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对利润进行真实性、稳定性和质量性的分析。   一、利润真实性的分析   资产项目的分析。资产是利润的物质基础,利润的真实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得到体现。虚增或虚减的利润会伴随虚假的资产和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摊销率。主要有:(1)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数额巨大,账龄太长,少提或不提坏账准备减少管理费用。(2)存货存放时间长并占用大量资金,少提存货减值准备减少管理费用。(3)在建工程已完工而不进行竣工决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借款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就可以继续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减少当期的财务费用和折旧费。(4)企业发生的部分费用应该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但转到长期待摊费用之中。(5)待处理财产损失、固定资产清理在会计报表日没有做账务处理减少营业外支出。(6)摊销类资产具体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对此应根据企业制定的会计制度并结合现金流量表附注部分所披露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项目的数额,分别与上述项目年初与年末的平均余额相比较,如果所计算出的各类资产摊销率大大低于或高于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摊销率,则说明企业的利润具有不真实性。   负债项目的分析。负债项目集中体现在:(1)为了延迟纳税,当期应该确认的收入未进行确认,而挂账计入预收账款或其他应付款。 (2)不按企业实际员工人数计提职工薪酬,加大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上两项都会减少当期利润。(3)预计负债没有科学合理地估计。   变更会计核算方法的分析。(1)企业主观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率,同时也没有按追溯法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增加或减少当期的折旧费,造成当期会计利润不真实,而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和现金流量。(2)企业对应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而按权益法核算,则企业可以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份额核算投资收益,—方面虚增当期的利润,另一方面无须为这些增加的利润缴纳所得税(因为税法按投资企业是否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红利来征税的)。(3)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企业改变发出存货核算方法,加权平均法变为先进先出法,虚增当期的利润。   关联方交易的分析。企业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利润不是从市场上创造的利润,而是事先算出来的,具有较强的人为性。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利润重点关注关联方交易的金额、条款、条件和定价政策。如许多ST上市公司是通过关联方交易实现第三年成功“扭亏”。   其他项目的分析。(1)任意递延和待摊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本期确认收入,下期初用红字冲回,制造虚假收入。(3)要注意会计报表是否规范是否有遗漏,遗漏是违背充分披露原则的,如有遗漏和不规范会计报表数字的真实性有问题。另外要注意审计报告的意见及注册会计师的信誉。   二、利润稳定性的分析   首先分析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通过比较连续几期的销售增长串和销售利润率,以及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如果销售增长率和销售利润率不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且变化不大,说明产品处于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利润是稳定的。   利润总额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经验数据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全部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在70%以上,利润来源较稳定,反之不稳定。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政府补贴收入,对于—个生产企业来说是投机因素偶尔形成的,不是公司实力形成,往往本期有,下期没有。虽然在某—会计期间产生了很多利润,但实际上并没有找到利润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最终还得依靠主营业务收入。   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如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形成的或有负债,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发行债券及其他巨额举债,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处置重要固定资产,都可能影响企业下一年度的正常利润。   分析现金到期债务比和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到期债务比反映的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能力,现金债务总额比反映的是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当市场利率高于现金债务总额比时,企业就很难借到资金,同时现金到期债务比小于1,此时企业很可能陷入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利润也就不稳定了。   三、利润质量性分析   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除以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足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数据来源于现金流量表,而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来源于利润表。该指标能够很好地将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弥补利润表的局限性,直接反映利润的质量,说明公司1元净利润有多少实际收到了现金。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大于1,利润质量好,介于7和1之间,利润质量比较高,介于3和7之间利润质量—般,介于0和3之间,利润质量差,小于0时,利润实质是一种潜伏财务风险的纸面利润,企业很可能破产倒闭。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一个企业要上新项目,其财务行为首先应该使用留存收益;其次是举债,在耗尽举债能力之后才无奈发行新股融资。如果企业喜欢经常发行股票来融资,说明企业的利润质量很可能有问题。注意反常财务行为,当企业利润成倍增长的时候,企业的高层将其持有的股票全部变现,不看好未来前景,也说明企业的利润质量差。应收账款集中在一两个往来企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对方企业濒临破产随之企业陷入困境,此时的利润没有实际意义。   四、案例分析运用   众所周知的上市公司银广夏,1998年的每股收益为470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35%,1999年其净利润为27亿元,每股收益为51元,净资产收益率为56%,2000年其净利润上升到18亿元,每股收益为827元,净资产收益率为56%,如果单从这些数据分析,大都会认为该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业绩优秀,收益好,值得投资。但是只要我们运用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来分析,就可以看出其本来面目。根据计算,银广厦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三年的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为-3%,-4%,-72%,该数据说明银广厦的利润质量很差,后来的银广厦事件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总之,利润的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要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及报表附注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要看利润表的数据,而且要看利润的计算过程,不仅要看利润的金额而且要看利润的质量,以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195 评论(11)

kangman0502

阳光下的利润   一次,一位很讲究策略的企业家在一个很重要的公共场合,竟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企业在往年的盈利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众人。对此,同行中人议论纷纷。    “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有人好意地劝道:“如果你盈利太多,顾客就会以为你是在牟取暴利。如果你盈利太少,他们又会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你这么做,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是在牟取暴利,我就一定不敢公布盈利的情况。如果我盈利太少,我就会不屑于公布我的盈利情况。”    “那你公布盈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那个人好奇地问。    “获取信任。”这位企业家侃侃而谈:“在商就不可能不言利。在大家都羞于言利的时候,我将盈利情况公之于众,既表明了我对自己的信心,又可以让大家对我产生信任。在信任感越来越缺乏的当今社会里,这种信任就是我获取的又一种珍贵的利润,而且这种利润又可以在将来衍生出来一大笔无法估价的巨额利润。”企业家不由得笑了:“这种利润是我用磊磊落落的坦诚和宽宽广广的胸襟换来的,是阳光下的利润。”    果然,没过多久,这位企业家的公司业绩便扶摇直上,而且历久弥盛。    他果真创造了阳光下的利润。信任就是阳光——也许,在这个的繁华世界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珍视比钱更重要的那些东西了。    这种珍视,也许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利润。
23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