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5516567
_htm 资本主义&ttt=118 这里面都是西方政治方面的论文,都是免费的 例如这一篇(不全,因为原文有1万多字)这篇在第二个链接里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 【内容提要】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是古希腊的圣哲们所奠定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着社会科学分化的一般趋势,西方政治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框架,完成由传统政治研究向现代政治科学的转变。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及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导范式,它的孕育、兴盛和衰弱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二战”以后,西方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三种范式或元理论(本体—规范的理论、经验-分析的理论和辩证—批判的理论)共存的局面。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杂交化、整体化大趋势下,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学出现了政治经济整合研究、政治学现实性增强、政治哲学复兴、由国家焦点向全球视野的转变等新趋势。 【关 键 词】西方/政治学/行为主义 【 正 文】 政治学是一个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或政治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国家(政府)、政党、权力、政策、统治、管理和价值分配一类的主题。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一起并称社会科学的三大学科。如同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一样,西方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的历程(经过确立独立的科学框架、学科的分化及初步整合、整体化和杂交化趋势出现三个阶段)之后,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学呈现出一种新的知识形态。本文将简要回顾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着重评析二战后及世纪之交西方政治学发展的状况、成就及最新趋势,以便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一、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形成 现代政治(科)学研究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然而,作为人类古老的知识领域之一,政治(学)研究源远流长,它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一样悠久。因为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就有了阶级统治和政治管理,也就需要对这一类现象加以研究,并提供政治相关知识。可以说,随着东西方最初奴隶制国家及其法律、政治制度的产生,就出现了政治的研究,开始了政治思想及政治学的发展史。在各文明古国遗留下来的历史典籍(如《汉谟拉比法典》、《摩奴法典》和《政事论》)中,可以找到大量关于政治和法律的论述。 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是古希腊的圣哲们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所奠定的。所谓的研究传统,是指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研究组织、理论体系、主题范围、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构成方式,它决定了该学科的学者们提出课题、分析问题和理论论证的方式。古希腊产生了系统的政治研究思想,以城邦(国家)的兴衰为中心,政治学作为一种为管理复杂国家(城邦)事务提供指针的专门学问而出现。古希腊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或哲学家及学派。如梭伦、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学派、德谟克利特、诡辩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其中尤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研究的成就最大。人们认为,他们两人奠定了西方政治研究传统及其方法倾向的基础——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思辨方法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证比较方法;或者说,前一种模式“带有较多的哲学色彩、怀疑论和理想主义”,后一种模式“较为现实、科学和敏感”。(注:格林斯坦、波尔斯比主编:《政治学手册》(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11~12页。) 之所以说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是由古希腊时期所奠定的,理由是:第一,希腊人创立了政治事物,即描绘了政治这种东西,把它同个人存在和集体存在的其他方面区分开来;第二,希腊人在活动的意义上创立了政治学,意识到它本身是活动,是致力于研究政治事物的活动;第三,希腊人造成对单个政体(国家、城邦)两重性中固有的问题尤其是公民与政体的关系问题的持久意识;第四,希腊人首先认真地表达了政治学研究中主要的、令人迷惑不解的、一再出现的问题,即“既然”和“应然”的关系。他们从此开辟了解决实际的和伦理的东西之间关系问题的道路,即使没有为以后的政治研究提供一条可以被接受的路线,也提供了一个起点。(注:格林斯坦、波尔斯比主编:《政治学手册》(上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11~12页。) 古罗马时代尽管没有出现伟大的政治理论家,没有形成在后来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哲学,但是罗马人把古希腊的政治理论加以应用,其实际成就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西方的政治思想。这不仅表现在罗马人扩展了实际的政治范围——从城邦国家扩张为地域辽阔的帝国,并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表现在罗马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将古希腊的政治研究传统带进中世纪,进而流传到现代世界;他们还为现代政治研究贡献了个性意识、个人尊严、“自然状态”与自然法、人生平等观念。古希腊罗马时代是西方政治研究传统的形成阶段。这一传统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政治思想与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密切相关,人们研究政治问题是为了实现某种“正义”或最高的“善”,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以政治伦理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中世纪是西方政治研究及政治思想缓慢演化的时期。基督教的兴起以及神学世界观的支配地位,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研究及政治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有如政治思想家萨拜因(GHSabine)所说,基督教会的兴起及其对精神领域所拥有的控制权是“西欧历史上的政治学和政治哲学两方面最富于革命性的事件”。中世纪的政治研究主要采取了神学政治论的形式,政治学实际上是隶属于神学体系的一个科目;《圣经》是政治研究的出发点、信仰的绝对权威,是判断真理或是非的基本标准。这一时期政治研究的中心主题是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的关系,而中世纪神学政治研究中由古希腊罗马时代所继承并发展了的个人与社会、国家权力、理性与信仰等成为近代西方政治研究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现当代文学论文-中国免费论文网现当代文学分类广告 现当代文学论文频道 4“中国—西方”的话语牢狱——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个“跨国交往文本”的考察资料 本论文是对潜藏在人们的语言意识中的“中国—西方”二元对立模式的一次清理。 论文首先探讨的是,为什么在20世纪 /thesis/List_html 23K 2007-10-11 - 百度快照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现当代文学-论文网现当代文学 >> 论文正文→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作者:未知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7-1-29 -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英文标题】Scanning of Studying Lu Xun Overseas in Recent Years [中图分类号]I /thesis/2007/html 17K 2007-10-8 - 百度快照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现当代文学-论文网现当代文学 >> 论文正文→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作者:蓝天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5-2-17 -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内容提要: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 /thesis/2005/html 21K 2007-10-8 - 百度快照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现当代文学-论文网这些为数不多的能真实地传达出生存消息的作品,是我们读当代文学最留连忘返的地方。 先锋小说究竟多大程度上出示了我们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道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在消失的乌托邦——论美学视野的 /thesis/2003/html 38K 2007-10-8 - 百度快照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现当代文学-论文网如果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知识分子充满着追求现 代性的意义的向西方攫取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同样会遭遇到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详细内容 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宗教传统 如果觉得本篇论文可以,点击 /thesis/2007/18317_html 28K 2007-10-8 - 百度快照 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现当代文学-论文网现当代文学 >> 论文正文→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 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 作者:潇霖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3-4-30 - 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 [内容提要]文化批评作为重新回到文学外部研究的批评,它的可能性如何证明?当年形式主义批评 /thesis/2003/html 24K 2007-10-8 - 百度快照 卡夫卡的梦魇-现当代文学-论文网现当代文学 >> 论文正文→卡夫卡的梦魇 卡夫卡的梦魇 作者:潇霖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3-4-24 - 卡夫卡的梦魇 在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界,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无疑是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和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 /thesis/2003/html 20K 2007-10-8 - 百度快照 游荡网络的文学-现当代文学-论文网现当代文学 >> 论文正文→游荡网络的文学 游荡网络的文学 作者:潇霖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3-4-30 - 游荡网络的文学 1 无论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会产生多少争议,这个概念终于站稳了脚跟。现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否认网络文学的 /thesis/2003/html 35K 2007-10-8 - 百度快照 马奎斯的历史小说与小说中的历史-现当代文学-论文网现当代文学 >> 论文正文→马奎斯的历史小说与小说中的历史 马奎斯的历史小说与小说中的历史 作者:张淑英 文章出处:这样的对比呈现巴赫丁(Mijaíl M Bajtín)所指的历史小说的特色,他说:「当代历史小说的目的与特色便是试图在小说 /thesis/2004/html 54K 2007-10-8 - 百度快照 论英文商标汉译的内质性-现当代文学-论文网现当代文学 >> 论文正文→论英文商标汉译的内质性 论英文商标汉译的内质性 作者:刘方俊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7-1-26 - 论英文商标汉译的内质性 意译法 意译法与音译法是英汉互译时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法,在商标翻译中, /thesis/2007/18305_html 15K 2007-10-8 - 百度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