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uquting2003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外貌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美;华丽的外衣并不是真正的美,道德才是最纯朴的美。美在于心灵。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就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他心中只有仇恨,生活从此而改变;一个人如果拥有了道德,就拥有了一切,关爱、温暖、快乐……生活因此而更加完美;人生就如一颗宝石,如果用道德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光彩耀人。在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其中测试那天,我们都被紧张的气氛淹没着,空气也凝固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二场考英语时,监考老师发现自己坐的凳子上不知谁吐了痰。是谁?这个同学失去了最纯朴的美——道德,他丢失了一切。也许他没在乎这件小事,随意的,可从这件小事中却反映出了大道德。他不单单毁坏了自己,也丢失了一颗无价珍珠——道德。美在于心灵。道德在人生旅途中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就像是一只船,道德便是船桨,只要拥有道德的人,船就会有前进动力,一步步到达成功的彼岸,到达人生的最巅峰;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船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慢慢地往后滑,越滑越快,最终回到原点,这个人的一生就没有任何意义、任何价值,彷徨一世,暗淡而平静,温饱而平庸;如果我们要想成功,就要有奋斗目标,就好好拿稳这块无价宝石,掌好这只船桨,不应该随意虚掷,稍不留神它就离你而去,但重新找到它却很难,就如大海捞针。有这样一位60多岁的农场主,他种了600多公顷土地,尽管平时非常忙碌,但他坚持参加赞助青少年眼疾患者协会。除了每年捐款100美元外,还参加义务募捐活动,收入用来为青少年治疗眼病。“人们最大的快乐来自于对别人的帮助。”这位老人既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了别人,这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更是一笔无法比拟的财富。拥有道德是快乐的,是美好的。小行为,大道德。的确,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品质、思想如何,他是怎样一个人。讲道德是一种美,最纯朴的美,它会给我们人生添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完美,道德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拥有道德眼前一片晴空;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你会快乐一生,终身受用。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店录取员工,又许多大学生都来应聘,却意义淘汰了。当轮到一名没有大学生文化高、学历偏低的年轻人时,他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废纸,便顺手拿起扔进垃圾桶里。然而,正是因为这看似平凡的举动是他被录取,其他大学生看不起这小事,把道德远远抛在了一边。从中我们看到了道德有时也会使你迈向成功的大门。看一个人并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品质如何、道德如何,这样的人才会成功,如果再有文化与知识,没有道德的支撑也是没有用的。永远记住:美在于心灵,道德才是最纯朴的美。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其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事关国家未来。 而我们面对的是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认知不足, 社会道德感情缺陷和社会道德意志薄弱等问题显得愈加严重。 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 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 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相结合。注重实践三条原则的指导下, 着力构建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社会综合体系, 创新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机制, 强化社会道德能力养成的实践环节。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教育 社会道德能力 在信息化、 全球化的条件下,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社会生活领域中政治、 思想、 文化等方面也将随着发生变化, 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相互交流和交融日 益增多,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必将随之转变, 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 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重要群体, 是青少年中接受和处理各种信息量最大, 思想观念最为活跃的部分, 其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而其状况如何, 对整个民族的影响又尤为深远。 通过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研究, 进一步揭示青少年社会道德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培养途径, 着重探讨我国当前情况下, 高校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 以促进学校、 家庭、 社会有目 的、 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 领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道德能力是指道德主体在面临社会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 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 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社会价值观或原则处理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 社会道德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 又是人成功地完成社会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社会道德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道德认知、 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等。 社会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种因素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 社会道德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特征, 就是将外在的知识, 包括社会道德知识、 社会道德观念通过受教育者的社会道德认知, 内化为道德信念,经过社会道德实践再将内在道德信念转化为稳定的社会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以社会道德知识为重点,同时十分注意其他科学知识对社会道德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把社会道德知识与其他科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教育, 从而从更高的水平上提高道德素质。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要十分注重社会道德实践, 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分辨社会道德问题的能力、 培养深厚的道德感情、磨练顽强的道德意志、 养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种终身教育过程, 是一种呈螺旋式上升的教育与再教育过程, 是一种在不断地由社会认知一社会践行一自 我反思的循环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教育过程。 中国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中国未来各项事业的重要骨 干和接班人, 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 是国家和民族应对社会道德新挑战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道德能力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需要学生理性和思维参与的过程, 借助学生自 己的智慧作出自 主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 必须着力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思维能力、 社会道德判断推理能力、 社会道德决策能力、社会道德选择能力等, 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方式, 能够自 觉地运用已知去对付未知, 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具体社会道德问题。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能力, 面临着科技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挑战。 首先是网络文化的挑战, 包括信息传播方式转变形成的挑战、 教育方式改变的挑战。 其次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价值观冲突、 价值观的困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调整。 再次是知识经济的挑战, 包括知识经济对教育主体的影响、 对教育客体的影响、 对教育介体(教育目 的、 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的影响、 对教育环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 的影响等。 第四是对外开放的挑战, 包括道德文化复杂和多元性的挑战、 道德文化变动和异化性的挑战、 道德文化虚浮与躁动性的挑战、 道德文化世俗与实用性的挑战等。 只有成功应对这些挑战, 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培养才可能取得实际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