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8

dandan12312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司马迁的议论文素材800字作文高中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p_wanglei

已采纳
越厚重的历史尘埃,我看见了一条荒凉曲折的路径。沿着这条小路一直走,然后在时光的尽头呈现你沧桑隐忍的脸。 与你对话才知道昏暗潮湿的天牢里,你戴着冰冷的镣铐,铁链撞击发出寂寞的回响。在这空旷而荒芜的声响中,你忆起自己的前半生。恍然是一场梦呵。锦衣玉食,雍荣华贵。一切的幻灭,皆因那句“祸从口出“。你记得灾难降临那日,天空是低垂的暗蓝色,没有风。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涌动着令人窒息的压抑。大殿上是一片死寂。大臣们小心翼翼的察颜观色和千篇一律的言辞让年轻气盛的你微微皱眉。当武帝询问到你时,你直言不讳的表达了对那位可怜的将军的看法。也许这只是一种观点,一种立场。但在武帝看来,你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是“满口胡言“。 与你对话才知道你被带入大牢,历经百般折磨,你于生死之间选择了腐刑。那是被世人鄙弃唾骂的抉择啊。你怎会不知。 所有的一切,你都接受了。你不是悲剧,却是历史悲剧中最伟大的配角。 我相信对于武帝,你是有过幻想的。当你还是太史令时,你总是异常殷勤,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然而,君主的心却是无情而叵测的啊。你在这阴冷的天牢豁然明了:文史星历,本就是供天子戏耍的小丑啊。哪里能有什么人格? 历史总爱蒙着面纱,等待被那些见微知著的人揭开。这曾曾假象在你眼中轰然崩塌。于是,美好与丑陋,阴谋与背叛,忠诚与奸淫,在你笔下倾泻开来。台上的那些旦角丑角,仿佛跳舞的小 人,一个个,生动活泼。有愚蠢自大的帝王,有刚正不阿的贤才,也有浪漫温情的侠客。你笔下的这场戏盛大雍容,有鲜血淋漓的屠杀,有涂炭生灵的战争,也有歌舞升平的祥和盛世。 你的«史记»包罗万象,而你笔下的古人,也是真正的人,是历史舞台上的戏子。嚎啕出场,低泣落幕。他们都不过是充当了悲剧的配角,但他们人生的血泪和欢颜,却因你而能够留在泛黄的书页间,然后,两千年过去,他们的戏,依旧可以被我们观看,并且由衷感慨。 你知道,自己也将是他们中的一员。在那个繁华而苍凉的年代,你以一颗历尽劫难却仍鲜活丰盛的赤子之心,一笔一画的描刻历史,为它染上同你一样的纯蓝。你在为他人写好剧本后睡去了。你太疲惫,真的要休息了。伴随着沉重的钟鸣,你闭上了眼睛。 谈话间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一片新天地。而在温暖的日光下,行走着一个因你而愈加坚韧的灵魂,与你对话才知道是我的影。

关于司马迁的议论文素材800字作文高中题目

285 评论(9)

小小小科研虫

坚忍比什么都重要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我要坚韧,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灿烂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马迁就是坚忍精神的写照。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他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认罪;面对威逼,他丝毫不畏惧;面对厄运,永远不屈服。是什么使司马迁忍辱负重,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才成就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才铸就了流芳百世的辉煌。司马迁用他的亲身经历启迪着人们:一个人有了顽强的意志,就可以战胜一切看似艰巨的困难,坚忍比什么都重要
344 评论(9)

jhj2008116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屈原之死重于泰山;有人则认为屈原之死轻如鸿毛。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的价值。在我认为,屈原之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如此深远之影响,有如此深远之意义,怎能说死得“轻如鸿毛”呢?郭沫若同志说过:“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震撼;他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郁闷空气中注入了一股热浪。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宣传家,思想家陈天华或许受了屈原之死的感染吧!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刺向清政府的两刃利剑,而他为了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愤然投海而死。老舍也倍受屈原的感染吧!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忍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愤然投湖自杀,这是对文革动乱的抗争,是对‘文革”的控诉,他们和屈原—样,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们要奋发,要觉醒。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死的价值所在。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释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新的内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已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文天祥虽死犹生,丹心照汉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鉴;更有于谦,千锤万凿,清白人间。选择死亡,并不是平淡的沉沦,更不是无能的表现。屈原之死是一种力量,一种发奋的力量,它如长夜中划空而过的流星,闪出一生最璀璨的光辉。我说,屈原之死,价值永恒,价值无限。虽然人生的意义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人生中也有为了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在某种条件下,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续生命的音响和光彩。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人生留迹于大地之间,本应该有惊人之举。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佰剑于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中群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国,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
28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