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王京宝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然而却不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原因有很多,其中汉语难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与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关。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的提高,许多人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非常好奇,都想了解。但是一当他们踏进汉语的门槛就开始东倒西歪。汉语有这么难吗?回答是肯定的。光是汉语的声调就让那些初学者闹了许多笑话及一些很尴尬的事。汉字的声调是富有旋律感的。“通、同、桶、痛”四个字,除了声调外,读音都相同,把它们放在一起读非常有旋律感。但如果发音不正确的话就会说错。有个故事是:一个外国人来中国留学,由于天气非常冷,于是他到商店里想买被子,他到了商店问服务员:“这里有杯子(被子)卖吗?”于是服务员拿了一个杯子问他“这个行吗?”他知道服务员听错了,便说:“我要杯子(被子)不是杯子。”服务员疑惑地看着他,发现他在颤抖后,才明白了他要的是被子。这位外国人知道服务员听错了,他再次告诉服务员,但他并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发音不对而造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汉语的声调不仅富有旋律美,而且在学的时候要把音发标准,否则会给别人带来误会,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汉字的历史悠久,发展到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方块形。每一个方块字都有自己的构件,构件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字就不同了。这就要求我们写汉字时要认真。有一个青年人,他非常喜欢住在他家对面的那个女孩,每天他都会在阳台上看那女孩的一举一动;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写了一封情书给那个女孩,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因为你由此产生了一种我得不到你也享受不成的阴骘(鸷)的欲念”。这个青年人把“阴骘”当作“阴鸷”来用,它们虽然形体很像,很容易相混,但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骘”是指默默安定的意思,而“鸷”是指凶猛、狠戾。虽然这两个字的形体相似,但表达的语境和意义上却截然不同。因此,写汉字时按照笔顺规则写字,可以把字写得准确,迅速而美观。汉字的意义在不同的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不同,这样就会使句子产生两种理解。在年间,南巡到了一个镇上,看到了一副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为“东西南北”,他立即派人把粮食,衣服送到这个人家中。为什么看了对联后要把东西送给这家人?原来对联上缺一,少十。意思就是缺少衣服、粮食,而横批为东西,就是缺少这些物品。东西也有方向的意思,也有物品的意思,但放在这对联中“东西”只能是物品。所以,这也是让外国人的问题,为什么一个词在语境不同意思也有所改变,而却没有这种情况。这也是汉字能更清楚的表达意境的原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归根到底是汉语的功劳。让汉语作为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让它在生活挥洒迷人的魅力。评语:作者分别从汉字声调的旋律悠扬、字型的灵活多变以及意义的博大精深向读者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汉字的神奇,从而说明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文章贴近生活,突出主题,构思巧妙,立意深远。 
文化需要传承,发扬汉字就是在传承中华文化。我爱汉字,爱它的一切。她带给了我光明与美妙,她让我们懂得了交流,让我们学会了文明。汉字之美,在于形,音、意。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由瘦弱纤细的甲骨文到浑圆质朴的铭文,再到遒劲凝重的大篆,然后到曲折婉转的小篆,最后到横平竖直的楷书。每一笔都如诗如画,篆写着百年的变故。汉字的美每一画都如风如雨,续写着千年的辉煌。汉字的形,有如苍山的雄伟,有如流水的婉转,有如小草的精致,每一笔精心布局,笔锋尖锐,如中国人一样,方方正正,挺立不屈。汉字的音,韵律和谐,美妙动听,有如军歌的坚定,有如宋曲的宛转,有如山歌的淳朴。每一音细细定制,抑扬顿挫,有如中国巨人发出的声音一样,雄浑有力,又如琴瑟和鸣一样宛转悠扬。汉字的意,有如诗歌的悠长,又如话语的干脆。每一意细细琢磨,意义精确,内涵丰富。有的表达游子对家乡炽热的想念之情;有的表达儿女对父母舐犊之情的感慨;有的表达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