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3

高分子迷茫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分析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飘ling

已采纳
可以找一下 关于 全球化经济 来说明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分析论文

197 评论(8)

sizhuidi

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于今年年初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没有给我国纺织业带来渴望以久的期待。今年4月初,美国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对我发难,决定对我国出口的棉制褥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自主启动特别限制调查程序,并于5月中旬做出了对这三种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 一、认识贸易摩擦的原因 (一)美国认为,配额取消之后,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根据是首季我国纺织品对美国市场的激增),扰乱了美国市场,并声称,中国纺织业将在未来两年使美国2万名纺织品工人中的75%失业。为此对中国纺织品设限。 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首季对美出口确有较大增长,主要原因是长期限制解除后的部分产品产能出现了短期的释放,实为短期激增,且其原因还在于发达国家没有按照WTO纺织品服装协议的要求在10年过渡期内分阶段取消配额,而将七成以上的配额(大多是敏感紧俏类产品)保留到最后一年才取消。另外,美国似乎没有看到,为保证纺织品一体化平稳过渡,中国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征出口关税、调低出口退税率、实行自动出口许可等,并已取得效果。 美国依据短期的不准确的数据,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措施,背离了WTO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的基本精神。美国的设限也增加了纺织品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美国此举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届时全球纺织品市场秩序真的被扰乱。 再者,纺织行业就业机会的不断减少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将此归罪于中国是毫无道理的。美国不注重对自身纺织业的调整而任其日渐“夕阳化”,在世界产业重新调整的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被发展中国家的行业所取代是必然的结果。 美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制裁实为利益集团施压的结果,是选票在起作用。 (二)美国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中国大量低价纺织品的进口造成了美国贸易逆差。众所周知,美国一直以来就对人民币汇率存有不满,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喊声一直就没有中断过。随着双边经贸迅速发展,美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由此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美国实际上将纺织品贸易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捆绑在一起,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以人民币汇率从而贸易逆差为借口对纺织品设限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逆差并不直接关联。以美日贸易为例,自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日元升值了近2倍,但美国对日贸易逆差依然逐年增长。美国与欧盟贸易中也存在欧元升值而美国逆差依旧的现象。这表明,即使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在美国经济本身,并不在他国身上。 中美贸易逆差主要原因 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国总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不以牺牲美国安全而换取对中国出口的增长,但反过来对日益增长的中美贸易逆差感到不满,其实对中国很不公平; 美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是贸易差额的又一重要原因。中国对美国存在的贸易顺差的大部分来自美在华的跨国公司,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额中的56%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中国正成为美跨国公司削减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主要国家; 美国的贸易逆差从根本上说是美国国内储蓄率过低造成的。现在,美国私人储蓄率几乎为零,政府储蓄率则是负数。储蓄率过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过度消费。美国人实际上购买了大量海外商品,而出口又不是特别强劲,从而形成贸易逆差局面。 二、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 显然,美国政府关心的重点是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以及选民选票等问题,纺织品贸易不过是美国要价的一个筹码。这也是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能仿效中欧模式得到解决的原因。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外在措施 灵活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重点在于形成一种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日益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今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小幅升值,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一直对我态度强硬。对此,我们要在国际场合中据理力争,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并争取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极力营造一个合作、对话的局面;同时,我们也要解决我国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从法治、宣传、执法等几方面来鼓励创新,打击侵权。 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应对贸易摩擦。这次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许多做法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和企业可把争端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以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建立贸易摩擦和投资预警机制。欧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信息透明,一般都公布在相应的网站上。企业应及时掌握反倾销信息,并作出对策。在投资上,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所在国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在投资策略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对于市场已经饱和,可能面临反倾销的地方,企业应建立主动限制机制,控制对主销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 (二)内在措施 整合纺织产业资源。在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被取消的“利好消息”刺激下,我国纺织业的投资有过热趋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月,国内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超过144%,投资总额超过百亿。纺织业规模的过度扩张会导致生产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成本优势也会逐渐削弱。因此为了保持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必须重视对产业的资源整合。一是垂直整合:把利益关联的生产厂家、供应商紧密结合在一起,扩展产业链。这有利于信息共享、产品开发、风险分散、成本降低以及快速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机制;二是水平整合:同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势企业通过较好的技术、资金、管理、品牌等要素,整合劣势企业,这有利于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及劣势企业的解困与发展。 建立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要大力促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纺织工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大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实施纺织产业转移战略 外部转移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到那些生产要素和劳动价格低,出口产品不受国际社会限制且有低关税优惠的国家投资生产,并在该国进行产品原产地登记注册。这样就可以绕开国内产品所面对的贸易壁垒; 内部转移战略。近年来东南沿海由于工人待遇的提高而导致了纺织品成本的上升,如将纺织业向劳动力价格偏低西北转移,则会维持纺织品的持续成本优势。 推进品牌战略。现代市场竞争已由过去单纯“产品竞争”演变成现在的“品牌竞争”。中国纺织品品牌少且知名品牌更少,大多为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这种产品在欧美市场已趋于饱和,即使配额取消,这部分增长的比例也不会很大。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冲中、高端市场,这样能避免技术壁垒。我们要利用国内较大的消费市场,在质量、文化、诚信和价值观念上千锤百炼出真正名牌
214 评论(13)

ljm19870918

中美贸易战成因及影响分析中美贸易争端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深刻体现了全球经济结构变化、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结构变化、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有其长期性与必然性。随着时间推移,贸易争端慢慢演变为贸易战,甚至是一场守成大国掐断崛起大国的经济战,将对中国长期、既定的渐进发展轨道产生冲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底气,源自它对高技术产业核心技术和科学前沿的控制和占领,目的也在于维持美国在全球技术的霸权地位,减缓甚至打断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保持压倒性优势。美国对我国发起的此次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清单解读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美清单一》自7月6日起实施,对约160亿美元商品《美清单二》开始征询公众意见,预计8月底生效。美国主要针对中国科技及《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加征关税,主要涉及航空航天、通信技术、机器人、工业机械、新材料等,手机、电视等消费品不在其中。6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中清单一》自7月6日起实施,对其余商品《中清单二》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中方加征关税涉及商品金额、关税率和生效时间等与美国对等。《中清单二》主要包括化工品、医疗设备、能源产品等,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据美国情况而定。相比上一轮公布的商品清单,美国在清单中移除了显示器、彩电等消费品,增加了集成电路、电机电器设备等工业品;中国移除了飞机,增加了石油、农产品。美国清单上,占中国出口比重较高产品:玻璃制品(63%)、航空器和航天器(33%)、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20%)、无机化学品(18%)、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17%)、电机/电气设备(11%);占中国产量比重靠前产品:航空器和航天器(3%)、电机/电气设备(5%)、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1%)。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7月10日发表声明称,特朗普政府还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增关税的计划,目标产品清单涉及服装、电视零件和冰箱,加征关税约10%。这意味着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升级。二、原因分析(一)贸易逆差巨大中美爆发贸易战的直接原因是贸易失衡。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87万亿元人民币(约2987亿美元)。而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美货物贸易逆差增加了1%,增至3752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货物贸易逆差的46%。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归咎于中国部分领域开放度不够、部分产品进口关税较高、政府给予部分国企补贴以保护发展中的幼稚产业等原因,客观上也助长所谓“中国工人抢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声音在美国社会各界得到广泛支持。因此,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二)技术高地之争贸易战深层次目的在于试图遏制中国崛起。我国制定出台《中国制造2025》,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欲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方面全面突破。2018年,中国研发总投入预计将首次超美,未来如果在产业方面实现赶超,中美分工就从垂直分工转为水平分工,从而形成与美国产业的正面对撞。技术领先是美国强大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在核心技术领域挑战美国的优势,因此,此次美国贸易战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主导产业征收预防性关税,就是针对中国未来要发展的高科技、高精尖产业设防,遏止中国制造业升级,抑制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允许中国研发与高端制造对美形成同水平竞争力,从而全面抑制中国崛起。(三)发展模式对立在美国看来,中美经贸关系不正常,关键在于中国没有兑现承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与美国模式、美国道路截然对立。美国坚持私人产权+自由市场的经济模式,中国坚持政府领导+国企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在民主方式与法治道路选择上也分歧很大。且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连同“四个自信”,也被西方解读为中国意欲在国际上扩张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全面挑战美国模式和美国道路以及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
184 评论(8)

Pure299186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双边贸易额持续增加。然而,在双边贸易不断增加的同时贸易摩擦也频发。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高发已成为一种常态。由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期望推动中美双边贸易良好发展。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原因 影响自从3月1日美国宣布对钢铁、铝制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进口关税以后,中美贸易摩擦就不断升级: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拟对总价值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增收关税;4月5日又再次发表声明,指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至此,美国针对中国拟增税的税基已经扩大到1500亿美元。6月15日,美国白宫发布对华关税清单,将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时宣称第一组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将于7月6日开征,对160亿美元的第二组关税还需进一步评估。据7月11日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推出了一份目标清单,计划对中国新增2000亿美元产品关税,这标志着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急剧升级。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关税可能在8月30日公开磋商结束后生效。一、原因(一)美国固执己见,对华频繁发起“双反”调查,激化中美贸易争端美国自推崇贸易保护主义以来,对进口中国的产品不断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新华网的数据统计,2017年,美国商务部应国内企业要求,对华发起了高达79起“双反”调查,而财经资讯的信息显示,2018年1月18日,美国对我国塑料装饰丝带发起了“双反”调查。据悉,美国进口我国这类产品的金额高达1810万美元,这使中美贸易争端逐渐被激化,贸易摩擦也呈现高频化。(二)美国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表明,中国自2016年12月11日起,便“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国外对华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计算倾销幅度这一做法被终止。但事实上,美国商务部在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按照代替国计算倾销幅度,对中国征收相应的税率。(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增大了中美贸易矛盾两国之间贸易发展极不平衡是中美贸易矛盾最直接的原因,美国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十分严重。从2000年开始,中国代替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美国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而且美国对华严重的贸易逆差,加之其治标不治本的贸易行为,使两国贸易矛盾逐步增大,不利于双边贸易的良好发展。(四)非关税贸易壁垒主导,加重了中美贸易冲突近年来,美国为了促进国内产业与市场的发展,纷纷发起并实施了多次非关税贸易壁垒,加重了两国的贸易冲突。网易财经数据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贸易保护倾向愈发明显。WTO相关数据统计,2008—2016年间,美国发起并实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共有2259个,其中中国受到影响的多达2067个,占比高达5%,专门针对中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99个,占比为4%。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两国的贸易冲突逐渐加重,贸易摩擦愈发严重。二、影响一是影响我国就业。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内需稳步扩张,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和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这一目标仍有压力。二是影响我国物价的可控性。总体来看,加征关税不仅会影响CPI,还会影响到PPI。虽然据初步估算,假设大豆价格上涨25%,将拉升国内CPI约25个百分点,平摊到全年,预计CPI波动中枢将保持在4%的水平,仍在3%的调控目标之内,但仍将对我国物价可控性产生影响。三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的股市出现了暴跌,中国的上证指数也下跌了接近500点。在A股所面临的长期压力里面,实际上包含的虽不只是贸易战的因素,但从长远而言,贸易战仍然会威胁A股的表现。因此,在贸易战期间,应该加强对A股市场的关注。三、结语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对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我国政府一直保持十分冷静、清醒的认识:中美进行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是没有赢家的。这是深谙历史与现实作出的判断。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也会危及第三方,包括美国的盟友。事实上,当前美国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不符合美国的主流民意,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在逐渐转向冷静,逐渐公开谈论美方在这场贸易摩擦中的利益诉求。中美两国都是WTO成员方,因此如果想为了化解当前的贸易冲突而举行谈判,双方必须遵守WTO的互惠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贸易战,最终真正维护中美两国的利益。(作者单位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作者简介:祁慧娟(1993—),女,河南平顶山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投资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1] 乔宝华特朗普新政下中美贸易摩擦预期风险点及应对[J]工业经济论坛,2017(5)[2] 张玮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性的根源[J]全球视线,2018(5)[3] 王珂中美贸易逆差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18-03-
31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