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hefei26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参考资料:/question/html 
每到下雨天,青蛙就会叫得特别响。尤其是在快要下雨的时候,青蛙的叫声此起彼落,一阵比一阵大声,真好像在开演唱会。 青蛙不喜欢在太冷、太热或太干燥的环境里生活,它们喜欢阴凉潮湿的地方,所以下雨的时候,对青蛙来说,真是最高兴不过了。尤其在经过一段天晴燥的日子,天快下雨的时候,因为气压下降,湿度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加多,青蛙的皮肤得到充分湿润,于是就活跃起来了。 同时,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很多昆虫都在这时候大量繁殖,这些昆虫就是青蛙最好的食料。而这时候青蛙也刚度过寒冷干燥的冬天,正需要大量捕食昆虫,以恢复体力。在又有好食物、又有好环境的情况下,青蛙就不禁纷纷高声歌唱;借此机会,雄、雌蛙也在池畔水边交配繁殖后代。 夏天的夜晚,酷热难当。田野里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呱——呱——呱”,这种动物大合唱常常会此起彼伏,整夜地回荡在夜空中。 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就是说,它们既能在水里生活,也能在陆地上栖息。不过,还没有变成青蛙的小蝌蝌却离不开水,因为它们是用像鱼一样的鳃来呼吸的。小蝌蚪长成青蛙以后,慢慢地习惯用肺来呼吸了,这样,它们就能在陆地上生活了。 尽管青蛙是水陆两栖的动物,但是它们好像更喜欢水中的生活。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水边的青蛙一会儿“扑通、扑通”跳进水里,一会儿又跳上岸边或者荷叶上。至少,青蛙们都很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每当要下雨之前,空气里湿度变得越来越高,这时候,田野里的青蛙们,便会“高兴地”叫个不停。当大雨落下时,池塘里的青蛙,更是欢快地蹿上跳下,忙个不停。 牛 蛙 蛙有一个庞大的家族,由于蛙的产地不同,类型各异,所以它们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体型很大,如牛蛙就是一种很大的蛙。 牛蛙又称“喧蛙”、“食用蛙”。它是蛙类的“巨人”,每只体重厘米长。这种蛙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可供食用。牛蛙的肉营养价值很高,味道鲜美,有健胃的独特功能。这种水陆两栖的动物繁殖率很高,每对牛蛙产卵约九万余粒,在蛙类象族中,可称得上是生儿育女的“能手”了。 牛蛙的生殖很有趣。每当繁殖期间,雄蛙就爬在雌蛙背上,用前肢紧抱雌体,一直呆到雌蛙产卵后,才与雌蛙分离。交配时间之长,在动物界实为少见。但是这仅仅才完成射精的任务,作为父亲的职责,还得保护卵完全地孵化。雄牛蛙在保护女子方面,可算是废寝忘食,形影不离,一直等到蛙卵孵育成小蝌蚪后,它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牛蛙幼体——蝌蚪,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果断了一条后肢,它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再长出一条新腿来。但是到了成体阶段后,这种特殊的再生力就失去了。如果这时断了条腿,那就只好变成不幸的终身残废了。 牛蛙体形短阔,上锐下广。具有怕日光、好寂寞、喜欢夜间出游的习性。白天,它躲在潮湿荫凉的池沼里静静地休眠。一到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它就四出活动,寻找食饵。有的匍匐在河岸,有的游弋于水中。它们吃的食物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在蝌蚪阶段,刚孵化时,食饵是包在卵外的胶质;之后,食兰藻类;一个星期后,食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两星期事,特别喜欢吃死鱼之类的东西。蝌蚪变化幼蛙需要三个月时间,在幼蛙时食甲虫、水骚、昆虫、小鱼、小虾;成蛙时食料更为广泛。 牛蛙善长鸣叫。雄牛蛙高吭的叫声类似公牛的叫声。其声音最远可传到2~3公里以外。 牛蛙还有一个奇异的习性,就是喜欢跳跃。牛蛙最高能跳过一米,在蛙类家族中,真不愧是个“跳高健将”。 牛蛙的体色,雌雄有很大的差别。雌蛙背部多为褐色,具黑色斑点;腹面呈白色;鼓膜为眼睛的四分之三。雄蛙背面为深绿色,有淡黑色斑点;腹部颜色与雌蛙相同;鼓膜为眼睛的三分之一;后肢很长,趾间生蹼。 牛蛙的警惕性特别高,稍有异声,它们便很快“扑嗵扑嗵”地跳入水中“避难”。但是牛蛙的记忆力很差,刚刚还被敌害追击,可转眼之间它就把“敌人”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它常常在原处被捉。牛蛙见光则发呆。人们利用牛蛙的弱点,用电筒照射它的眼睛,它就呆在原地不动,伸手便可将它捉住
有一次,科学课下课的时候,我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纷纷,我凑上前去,仔细一听,原来,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过来,纸会不会掉、水会流出来吗?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发生吗?我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于是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找来一个纸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了水,将纸盖在杯上。此时我有点紧张,担心实验不成功。为了知道结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轻轻地倒过来。哇噻!果真如此,纸紧紧地“贴”在杯子口上,水也一滴不漏,太神奇了!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了揭开谜底,我便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原来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就自然很小。加上水的表面有胀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
模 拟 下 雨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我自己写的采纳我